close

        首先提幾個概念。UAM各機構獨立運作程度高。體制部分,UAM的學院(facultad)底下有學程(carrera)和系所(departamento)。台灣學生習以為常的系所(department)下只有行政人員跟教授,學生不隸屬於departamento之下,端視他主修的carrera為何。每個carrera會結合不同departamento教授的專長授課。台大交換學生到UAM不會依附在任何carreradeparamento之下,有問題就去找facultad的國際事務處。不同facultad的作業流程與時限是不同的,請耐心等候。又,研究所學生到UAM只能修習大學部的課,大概是因為研究所學費較貴,所需西語程度較高的緣故。

      切入正題。

      由於台大交換生的作業程序時程較早,我整整一年前就知道自己要到UAM,從那時起便時時注意UAM寄給我的資訊。然而那一年我正深陷論文的水深火熱之中,對UAM寄來的資料往往不求甚解,也莫名其妙填了個與自己所讀不相關的「經濟科學與企業管理學院」(Facultad de Ciencias Económicas y Empresariales),只因為我看到該院底下有個「社會系」(departamento de sociología)。

      其實我應該選擇法學院,或是回歸我大學主修的文學。但「經濟科學與企業管理學院」是個很有活力的學院,這個錯誤也讓我能享受該院較為寬鬆的選課規定。

      由於UAM的體制與台大差別甚大,所有的機構與學院幾乎是各自獨立運作。有時「校方」的國際事務處與「學院」的國際事務處資訊同時湧進,搞得我暈頭轉向,時常得回信請教,又忘記是哪一方寄給我的資訊。

      或許因為業務繁重,有時UAM的指示並不明確。比方說UAM早早強調,學校不負責交換生住宿作業;但申請簽證時所需的入學證明又在文末加註,該生在西班牙期間將待在UAM宿舍,弄得我一陣歡喜,以為學校突然佛心大發替我安排住宿了。回信詢問後才了解那只是給簽證官看的。

      還記得台大國際事務處舉辦說明會時曾經強調,沒事不要寫信叨擾對方學校。然而不詢問我心又不安,擔心UAM或西班牙政府不認帳,一腳將我踢走。這樣的疑慮一直持續到進了UAM選課時。當初「學校」寄信過來要求我們填寫欲選課程,信中特別加註,開學後「務必」按照該單選課。開學之後才發現,原來選課是與「學校」的國際事務處沒有太大關係,必須與「學院」的國際事務處接洽。開學後去聽個一、兩堂,換課、加課根本沒問題。

      學分數的計算方式也帶給我不小的困擾。依據台大規定,交換生最少要修習兩門課或六學分。而UAM的「學校」規定,校級簽約交換生「最少要修13學分」(但該校一門課多為6學分)。我的學院則規定,「修習一門課即可,但本院學分必須占51%以上」。這下我又碰上難題了:我只想選兩門課,有一門還是文學院開設的課程。那「13」學分和「51%」的零頭,是要逼我多選幾門課的意思嗎?多問了一句,承辦人才回道:沒差,12學分或50%也可行。

      那麼,語言課的狀況又是如何呢?此業務不屬UAM校級或院級國際事務處管轄,一切由語言中心(Servicio de Idiomas)統包分班考試及課程規劃。該課程有自己一套時程表,時間可能與一般課程衝堂,學生必須安排自己時間。UAM不以「增進交換生西語能力」為首要工作,語言課也是沒有學分的。

      總而言之,到UAM選課只要抓緊兩個原則:其一、UAM「學校」國際事務處負責把你送進校門,接著就丟給各個facultad的國際事務處。各facultad有各自的活動,如orientationfiestas。我所在的「經濟科學與企業管理學院」會提供交換生義工協助。我一開始認為,這一切未免過於「各自為政」,習慣之後才稍稍認同各機構一定程度的「自我管理」也不賴。其二、沒有「絕對」的規定,順勢而動(但我無法保證學校會否突然嚷嚷「該生修業不符規定」)。

      據說西班牙是歐洲接受最多交換學生的國家。除了歐洲Erasmus計畫,還有透過校級簽約的交換生,更有大量來自拉丁美洲、操西葡語言的大學及碩博士生。想必UAM國際事務處的業務也蠻繁重的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henryya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